《我是588》紀錄短片系列:生日快樂篇

《我是588》系列紀錄短片的其中一集,談在一個罕病家庭裡,感恩及珍惜跟孩子一起共度的每一個年歲。影片連結:https://youtu.be/2cFLR-mW0_I

這一集很意外地拍到齊柏林導演在身故二個多月前的日常,鏡頭剛好拍到他從電梯走入會場的瞬間,下一鏡他還是跟盧建彰導演在背景閒聊的路人。齊柏林導演《看見台灣》在電影院放映時,也正是罕爸故事《一首搖滾上月球》放映的時間,巫爸家人跟齊柏林導演常常在跑映時一起擊掌加油,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。世事無常,如果把每一年都當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年,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在過,我們會如何規劃自己的每一天呢?

拍這一系列的紀錄片,也因此拿到巫家硬碟裡家中過往的影音資料。在某一天下午,我翻遍了每一張以欣以諾從小到大的照片,也看見他們姐弟每一年行動日漸困難,不禁眼眶也溼了。雖然巫爸、巫媽跟我們在一起總是滿臉堆滿了笑容,可是我真知那是經過無數個難拗的夜晚才能走到今日。現在的巫媽在鏡頭談到小孩,偶爾還是會掉淚,但很懂人情世故的她,很快地又可以重拾笑容。我想不認識巫媽的人,搞不懂哪一個是真實的她;認識她的人,會明白哭泣跟微笑的她,都是很真實地一部份的她。

既然世事無常,生活裡點點滴滴的奮鬥是為了什麼?巫家是有虔誠信仰的家庭,認為每個人在地上都有被上帝呼召要去完成的任務。奉上帝的名出任務的人是Missionary,通常翻譯為「宣教士」, 也許翻譯成「任務工作者」,可以有不同的思考。

我眼裡的巫家,每個成員都是Missionary,信仰堅定的巫爸巫媽,在以欣以諾還沒發病前,就一直盼望他們可以成為Missionary,因為通常在基督信仰傳統裡的宣教士,要有哪裡都可去、哪裡都可睡的本事,十多年前帶小以欣以諾去短宣時,訓練他們睡在寄住地的神桌下面。多年過去,全家人都成為了很棒的Missionay,只不過他們執行任務的地點,不在很搖遠的國度,而是在醫院裡,以及他們生活裡的每一天。

以欣以諾的兩個二十歲生日,巫家的許多親朋好友都受邀來到這裡。不只分享年歲增加的喜悅,最重要的要在這一天,他們想透過這個過程,讓更多人明白那真正的支持,是因為有很深的愛跟關懷,來自於身邊的人,來自於他們天上的主。不曉得有沒有人覺得來到生日會的現場,被置入行銷一個不同於自己的信仰價值,會覺得不舒服。但在現場,看起來大家是真的很愛這一家人,即使排很長的隊伍,也想跟他們一起拍張合照。我想,如果有人窮盡生命裡所有的努力要賣東西給我,那肯定不會是太差,真的會願意多懂一些。

撰文/劉建偉導演

作者介紹 劉建偉

簡介:
大學期間的阿偉導演,就開始跟隨知名導演黃明川拍攝紀錄片,25歲時以自己拍攝的短片入圍全球最大的獨立製片影展「日舞影展」,挾著這股氣勢,30歲就創辦影視製作公司、搶下Discovery等國際級專案。

2004-2007,領導製作團隊拍攝Discovery Channel《台灣人物誌》的紀錄片,拍攝的對象分別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、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黃海岱;後續擔任《草木戰役》紀錄片的製作人,獲得第30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、入圍第4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。除了擔任導演,擔任一個專業製作人更是他極深的自我期許:「雖然導演的位置比較能被別人注意到,可是整個紀錄片產業卻更缺乏能挺導演、能充份掌握工作流程的專業製作人。」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