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華人的復興 – 3.從一小群人說起 陸皓東( 上)1868 ~ 1898

看華人的復興(3)從一小群人說起:陸皓東( 上)1868 ~ 1898
民主革命家;中華民國”青天白日”國旗設計者

陸皓東,1868年出生於一個商人之家,家境富裕。他與孫中山同為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,又是幼年的同學,比孫中山小兩歲,二志趣相投自幼便結為摯友,。陸皓東9歲時,父親因病去世。他天性聰明沈穩,為人真摯誠懇能書善畫。早在私塾讀書時就已對八股教育反感,寧願畫畫也不願意死讀書。

孫中山於1878年赴夏威夷檀香山讀書,1883年後將西方民主、科學、自由和宗教信仰,以及在夏威夷的種種見聞帶回故鄉,令陸皓東十分向往,得悉基督教信仰之事,並在孫的引領下歸信了基督教,以致他後來和孫中山同往翠亨村北帝廟拆毀偶像。自此他成為孫中山的第一個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工。

年少氣盛的孫、陸,從家鄉開始實施改革計劃。當時其家鄉迷信偶像之風盛行,故此他們認為愚昧無知,阻礙社會進步的禍患,誓要除之而後快。當他們見有鄉人向偶像叩拜時,就勸戒他們離棄偶像,不要妄信。因見鄉民無動於衷,二人忍不採取行動。一日二人一起前往翠亨村的宗教中心北帝廟,將北帝木像的手指折斷,並對眾人說:”我折斷了它的手指,它還照舊笑,這樣的神怎能保護我鄉村? “隨後又將金花夫人的木像面皮刮破,使其一耳墜下。他們破壞北帝和金花夫人神像的行動原是要破除偶像迷信,不想卻引起軒然大波。鄉人對他倆的作為大為震怒,認為是大逆不道之舉,恐遭神明降禍,於是召集會議聲討之,並向他們的家長興師問罪。後經其家長們陪罪和重塑神像,事件才得以平息。孫、陸二人遂被視為叛逆青年,再難立足於家鄉,只好離開翠亨村,遠走香港,時為1883年。那時孫中山17歲,陸皓東才15歲。此後二人更加志同道合,常在一起”同憤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,官吏貪汙庸懦,並且討論如何推翻滿清、改革新中國之事。

到香港後,陸皓東進入香港西式學校就讀,以補村塾舊式教育之不足。每逢主日,到香港綱紀慎會教會做禮拜。1883年底,孫中山和陸皓東皆在香港綱紀慎會教會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。在受洗名冊上,孫中山的名字是孫日新,而陸皓東的名字則是陸中桂(他是中秋節所生)。

1887年,陸皓東19歲時,赴上海電報學堂讀書。1890年畢業後回廣東與黎小卿結婚。翌年再赴上海任職於電報局,不久擢升為領班。在這一時期內,陸皓東一有機會就去香港找孫中山,商討革命之事。孫中山、陸皓東、鄭士良和陳少白四人逐漸形成基督徒革命同志群體,成為後來興中會的核心人物。他們在一起互抒救國抱負,醞釀進行革命鬥爭。正因為他們都是基督徒,所以初期的興中會具有基督教性質。

1894年,他們在上海認識了宋耀如牧師(革命家,宋氏三姐妹的父親)。宋、孫的會面是由陸皓東安排的,見面地點是在上海監理教會的慕爾堂,二人在主日崇拜後由陸皓東介紹相識。陸皓東早在上海電報學堂讀書時就已認識宋耀如,曾有一次,上海道臺因事要加害於宋,是陸皓東聯同電報局的基督徒牛尚周救他脫險的。此後二人成為好友,陸皓東常將香港和廣州孫中山等志士的情況告訴宋。因此,孫、宋見面後,一見如故甚相契合。

宋耀如得知他們到上海的目的後,遂引薦他們認識鄭觀應(中國著名思想、文學、實業家)和上海格致書院院長王韜。再通過他們向上引薦,孫、陸才得以北上天津謁見李鴻章。但由於李鴻章當時正忙於中日戰事,無暇理會他們上書之事,以致他們不得要領而轉往北京,正碰上並目睹了慈禧太後的”六旬萬壽慶典”,由此更激起孫、陸對滿清統治者的不滿。從此他們放棄了改良主義的幻想,堅定了推翻滿清統治、創建民主共和國的決心。

上書失敗,孫、陸帶著憤懣的心情回到上海後,與宋耀如一起日夜談論革命和救國之道。三人在宋家進行了立誓反清,創立合眾政府的簡單儀式。因為宋耀如是牧師,故他們採用了手按聖經的方式立誓,這種方式後來成為興中會的宣誓儀式。

1894年10月,28歲的孫中山再赴檀香山,宣傳革命,以爭得華僑的支持,為建立”興中會”做準備。陸皓東則留在國內,從事革命聯絡工作,並結納有誌之士。同年11月,孫中山以”振興中華,挽救危局”為宗旨,在檀香山基督徒何寬家中正式組成了革命團體「興中會」,會中並且決定襲取廣州作為革命的根據地。接著,他們移師到基督徒李昌家中舉行入會儀式。所有會員由孫中山帶頭,各以左手按在聖經上,右手舉起向上帝起誓。

1895年1月,孫中山回到香港,陸皓東隨即與其他革命志士趕赴香港同孫會合。2月21日,陸協助孫成立香港興中會總部,共商舉義大計。3月,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戰敗求和,民情激憤,興中會決定利用這一時機,發動武裝起義,襲取廣州作為革命根據地。陸皓東在興中會幹部會議上指出,起義勢在必行,不能再有絲毫猶豫。並且提出:為了團結,號召天下起而響應,革命派要打出自己的旗幟,以示與清廷決裂。這個建議獲得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的支持,並委托會畫畫的陸皓東設計革命軍旗圖案。

在3月16日會議上,陸皓東以他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軍旗,取代了滿清的黃龍旗,結果獲得通過。後來孫中山加上了紅色部分成為“青天白日滿地紅”,民國建政後,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國旗。在此我們先來透視一下,這面由基督徒設計的國旗背後的屬靈含義,下週再來談陸浩東如何為了呼召犧牲了自己的生命。

中華民國國旗涵意

 

 

 

 

 

國旗要素

色彩涵義 形狀涵義 聖經真理涵義

青天

民族

自由

蔚藍無際、純潔和平的自由追求

上帝給類最大的禮物:自由意志

白日

民權

平等

⒈白日光芒,示民主自由光華四射

⒉光芒尖鋒,示革命精銳為民前鋒

 

神就是光,神兒女在地上的命定:在世上發光!

滿地紅 民生

博愛

⒈鮮血滿地的革命先烈

⒉遍滿國土的博愛精神

效法基督犧牲的愛,流出寶血洗淨人類的罪。犧牲奉獻、勇敢奮鬥、人人為我、我為人人的博愛精神。

史實大內容部分,引用世華中國研究中心

撰文 希奇人生

神國之境 – 劉三陪你看聖經 (有聲書)

NT$399

透過劉三牧師精闢生動的導覽,打開您的神國眼光,
幫助您進入一個「神國尋寶記」,並發現從舊約到新約處處是驚喜,
讓您聖經讀的廢寢忘食,欲罷不能 !

X